2025年10月29日至31日,“苏州科技行”走进武汉,围绕“光电产业”主题,深入对接湖北九峰山实验室、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武汉超算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与高校院所,挖掘光电领域源头创新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落地,探索“苏州制造+武汉智研”协同新路径。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
战略功能平台提供产业链核心支撑
助力突破高端芯片“卡脖子”技术
湖北九峰山实验室作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成了全球化合物半导体领域规模领先的科研及中试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高效链接科研与产业,已突破多项全球领先技术并快速聚集产业集群,吸引30多家创新企业在周边聚集,并在光电集成、下一代通信、功率半导体与新材料等领域破解了众多“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了全球首个8英寸硅基氮极性氮化镓晶圆,建成国内首个100nm硅基氮化镓商用PDK平台等。


吴畅
九峰山实验室科技发展部部长
吴畅介绍了实验室聚焦光电集成、下一代通信、功率半导体及前沿材料等方向,已建成覆盖“材料-器件-系统”全链条的化合物半导体研发、中试与产品试制平台,构建了服务产业重大攻坚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体系与闭环能力。苏州光电产业优势能力明显,希望双方能加强合作,围绕硅光平台建设、共性技术重大攻坚、企业产品研发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中试平台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合作。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源头“创新链”式科研组织
突破关键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华中科技大学作为我国光电信息领域的策源地和重要创新高地,长期在人才培养、前沿科研、产学研协同及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光电信息学科作为其王牌学科之一,其建设呈现出“基础雄厚、平台高端、方向前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鲜明特点,拥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平台核心支撑。


费鹏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
费鹏对光电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攻坚、人才培养及成果转化赋能产业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并分享了学院在光物理基础研究与创新、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光通信芯片与系统、光电感知仪器等方向的最新突破性成果。苏州的光电产业基础扎实、链条完整、创新活跃,与学院的研究方向高度契合,加上此前在苏州科技镇长团的挂职工作经历,对苏州光电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情况非常了解,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发挥华科光电院与苏州硅光平台之间的专业桥梁作用,积极推动学院与苏州重点企业、光电业平台之间合作,促进更多成果跨区域转化,共同助力光电产业及行业的发展。
科技行在华中科技大学调研期间,围绕学校在光电方向的学科及平台部署,还先后调研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等重点平台,系统了解了学校人才培养、应用研发、中试转化等产学研协同情况。
武汉大学
精准聚焦“材料-器件-工艺-标准”
平台支撑光电技术研发关键瓶颈
武汉大学是推动光电领域前沿技术攻关与成果高效转化的重点功能平台,是支撑区域产业生态构建的重要创新策源地。持续在新型显示材料(如OLED)、光电薄膜等“卡脖子”环节进行原始创新,作为武汉“中国光谷”创新集群的核心力量之一,与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共同培育创新企业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参与和推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光电技术研发提供了高端支撑平台。


李洪 武汉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
李洪系统介绍了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框架、重大突破、体制机制创新与转化成果成效。特别是成功探索出了武大技术成果转化特色路径,通过建设概念验证中心、组建全程“陪跑”的技术经理人团队、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联动企业与市场,并成功培育了多家高价值成果转化企业。武汉大学的科研优势与苏州1030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希望双方积极开展精准的产学研对接与“揭榜挂帅”,结合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动武大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主,以人工微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辅的科研力量与苏州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苏州分中心主任、计算机学院教授苏科华,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柯维俊、付德君、秦华军先后围绕各自中心及实验室科研方向,成果转化成效以及待转化落地项目等内容进行分享交流。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
对标国家级中心
共强信息光电子产业链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是湖北省首批由工信部批复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承载着解决我国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并“实现首次商业化”的战略任务。该中心旨在破解我国信息光电子产业长期面临的“缺芯”难题,致力于在高端材料生长、核心芯片工艺、先进封装集成等关键环节,打破共性技术瓶颈,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贯通。


郑彦升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副总经理
郑彦升对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并重点介绍了中心开展联合攻关,突破的一批“卡脖子”产品。创新中心作为信息光电子领域的国家级平台,致力于突破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构建了集技术攻关、公共平台服务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创新体系。中心通过汇聚产学研用资源,为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首次商业化的全链条支撑,有效推动了核心光电子芯片的自主可控进程。希望能充分发挥中心作为国家级平台的技术与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苏州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光电产业链,在协同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培养与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汤宁 苏州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
汤宁表示,此次科技行走进武汉,围绕光电、光子、硅光产业发展,调研学习了国家光电产业战略性功能平台、重点高校优势学科院系、行业领先应用研究共性技术协同攻坚平台、功能性专业支撑服务平台与转化服务平台等武汉光电产业创新策源地的“硬核”实力。苏州光子产业优势基础和创新的硅光平台建设,叠加武汉高校院所、战略功能平台优势能力,以市场化协同合作为路径,为苏州光电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优势经验。未来也将持续加强苏州光电行业领军人才企业、战略功能平台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九峰山实验室、武汉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等在平台共建、项目共育、人才共培上形成常态化机制,在中试服务、技术攻关上实现协同联动,共同做强产业、企业,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次苏州科技聚焦“光电产业”还先后走访参观了多家高能级平台:武汉超算中心、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及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深入了解武汉在“光芯屏端网”领域的算力支撑与中试服务能力,为后续共建跨区域协同平台打下基础。
接下来,“苏州科技行”将继续紧扣“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任务,围绕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赋能主线,持续推进系列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