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及提名成果发布,成果上至九天苍穹,下至万米深海,既有国之重器,亦有科技民生,全面彰显了苏州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今天,让我们走近协鑫光电的大面积钙钛矿光伏组件,了解关于该项成果的创新故事。
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协鑫光电董事长范斌研究的领域是导电高分子。他发现,太阳能发电材料太贵,想要用人工合成的材料降低成本。他在实验室买装备,做OPV(有机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后来,为了深入这一研究,范斌去了顶级名校瑞士洛桑高等理工学院读博士,在该校研究钙钛矿结构。
从瑞士洛桑高等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范斌选择归国创业,带领厦门惟华研究团队,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发起了冲锋。2013年3月,厦门惟华开始建设国内第一条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卷对卷印刷生产线,生产了国内第一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
而在苏州,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正敏锐关注和跟踪钙钛矿相关信息。2016年,协鑫集团主动登门拜访范斌并收购了范斌的团队。
范斌和他的团队来到苏州,很快发现这是一片科研创新的热土。协鑫集团积极实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为全员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的住房等需求都得到了妥善解决,还有博士联谊会、工程师协会和社会组织共同推进特色服务,强化人才归属感。
2017年10月,协鑫光电投资7000万元,在苏州建成全球第一条10兆瓦级别钙钛矿光伏组件中试生产线;2019年初,协鑫光电10兆瓦中试线生产工艺开发基本完成;2019年11月,协鑫光电的钙钛矿组件首获德国莱茵公司技术监督公司CE-TÜV认证,面积达1241.16平方厘米,转化率为15.31%。
技术的不断突破让钙钛矿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的焦点。2020年,协鑫光电在昆山高新区动工建设全球首条100MW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专注于1m×2m大面积钙钛矿组件的研发与生产,开启了钙钛矿组件的规模化量产新篇章。自此,协鑫光电跻身全球仅有的三家成功建设100MW产线的钙钛矿企业之列,以“高转换效率、大尺寸与稳定性优异”的钙钛矿组件引领行业迈入产业化进程,以组件级叠层技术的高兼容性,带动传统晶硅与新一代光伏技术共同发展。
在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系列活动展区,协鑫光电最新研发的钙钛矿光伏组件亮相,成为备受关注的“明星”,创造了多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单结与叠层钙钛矿组件、最高大尺寸组件效率、全球最大规划产能,以及全球首个通过TÜV莱茵3倍IEC稳定测试及全球首家采用AI高通量设备实现研发AI化等创新实践。
截至2025年6月,协鑫光电全球首个GW级钙钛矿产业基地在昆山投产,并完成C轮融资。公司已发展至270人以上规模,其中科研人员占比44%。
作为足以照亮未来社会的产业科技成果,钙钛矿光伏一旦规模化商用,对光伏产业破局和能源转型意义重大。
范斌说道,钙钛矿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产品,且上升空间非常大。钙钛矿比晶硅复杂,原料由不同分子结合而成,每一个新的配方都是一款新产品。今后,产业科技必然是快速打通巨量市场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