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
近日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要聚焦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
对于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本文尝试谈谈一些初浅的理解,以抛砖引玉。
我们认为,搭建转移转化中心的物理空间或者线上平台框架,相对来说不难,但要这个中心持续运营并发挥实际作用却很不容易,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要真实供需、转移转化人员、政策条件、金融、时间积累等要素一起相互作用,才能逐步形其运行机制,滚动向前发展,而其中海量数据与管理中台、业务网络、专业人员是重要建设和管理方面。
海量数据和管理平台
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首先是一个节点,是一定范围内的技术供给和技术需求汇集点,如同一个“集市“,要想生意兴隆,买货的人,卖货的人都得多,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因此海量的真实企业需求信息、真实供给信息是一个区域中心的业务来源和持续运营保障,从目前实操结果看,供需两端数据量越大,合作匹配精准性越高。
第二是管理中台,企业需求、技术供给真实数据需要到中台进行管理,才能进行过程管理和后续分配等动作,提高企业技术需求解决的成功率,以及平台自身实现长期效应。
业务网络
目前及相当长时间内,技术转移转化的几个重要环节都是在线下完成的,需要企业方、技术方、技术经理人的实地活动和操作,通常是需求企业所在地,因此省或市级转移转化中心的业务网络,会布到区县、开发区或园区等,以便完成实际的业务对接和落地实施。
专业人员
几个重点里,可能专业的技术转移转化人员的招募、培养、管理是最不容易的,技术转移转化行业属于服务业,需要由专业人员为客户提供和实施服务,区域转移转化中心大量的业务线索和资源,需要在业务网点由一批批专业人员组织洽谈对接、合作落地,一单一单完成,避免转化中心有形式无内容。
近几年国内对技术经理人基本素养和培训的研究和分析文章很多,在此就不过多介绍了。从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的有效、持续运营看,多点分布的人员的管理是一个挑战。我们认为,一个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是关键。
比如,业务网点选择和建设标准、专业人员配置要求;人员业务开展流程SOP(需求挖掘与对接、组织洽谈规范等等)、项目过程管理和业务奖惩制度、专业人员培养和晋升制度等;以及相配套的业务质量控制体系、总部支撑体系(数据资源、外部合作、品牌、政策研究等等)。
总而言之,一个技术转移转化人员成功操作一个项目很难,要使100个技术转移转化人员在一个转移转化平台上都能成功操作项目,更是一项非常有挑战的事业,只有不断摸索、学习、调整,完善要素与功能,才能赋能各方,完成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