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园区在科技自立自强中承担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苏州科技”公众号开设“科技园区”专栏,深入展现高科技园区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日,从在北京召开的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传出消息,位于苏州高新区的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参与研发制作的太空血管组织芯片,完成了国际上首次血管组织芯片在长期微重力条件下的培养实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二个具有在轨开展器官芯片实验和分析能力的国家。
该类芯片由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牵头,联合其他医疗企业院所经过30多个月的时间共同开发制作,其外观仅有U盘大小,包含由人体干细胞重构形成的微型人体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的微型人体动脉血管,具有角质层、真皮层和黑色素的人体皮肤等器官组织。
太空实验中,研究人员用原代细胞构建具有功能性的人工血管,并将其安装至自主研发的太空血管芯片中,进行微流体培养以确保血管的稳定性。实验基于失重引发的“立位耐力不良、运动能力降低、血管结构及功能重塑”等长期航天飞行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细胞学机制,并测试保护性药物对避免预期问题的有效性。
据了解,太空器官芯片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了解人体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血管组织结构的功能性变化,二是寻找治疗人类在衰老过程中心血管病变的治疗方法。此次研究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筛选药物,采取有效的对抗防护措施,对保障航天员在长期飞行中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成就
为苏州高新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
今年的荣誉榜再添华章
今年以来
苏州高新区相关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服务龙头企业徕博科、全球最大的CRO企业精鼎医药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先后启动运营;
4家企业上榜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潜力地标企业名单,入选数全市前列;
心擎医疗介入式人工心脏成为国内首个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突破性设备认定”的介入式人工心脏;
铸正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椎板减压机器人自主识切手术;
康多机器人成功完成全球首例横跨近3000公里的双控制台远程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临床教学手术;
……
面向未来,苏州高新区将围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集群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聚焦创新主体引培,优化完善产业招商图谱,围绕生物医用材料和植介入器材、医用机器人、治疗设备及康复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加强招商引资。
进一步发挥大院大所溢出效应,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促成“高端医疗装备中国自主智造”的标志性产品,全力推动高新区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向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