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

社会资本投资成果转化:应考虑如何衔接概念验证项目

2023-02-28 来源: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 作者: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
​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大量资源与资金投入,如何有效链接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是个大难题。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阶段,这个投入一般可通过公共财政相关专项给予落实。而在科技成果的大规模产业化阶段,也有相应的社会资源、社会资本愿意去投入支持。但是,在应用研究已经完成、距离大规模产业化尚有距离这一阶段(一般称为概念验证阶段或原型开发阶段),面临着难以跨越的鸿沟。
作者:关羽GUANYU,来源: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
近两年来,中央与国务院文件不断强调要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要引导金融投资介入研发和转化活动。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2020年3月30日)指出要“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积极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鼓励商业银行采用知识产权质押、预期收益质押等融资方式,为促进技术转移转化提供更多金融产品服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26号)指出要“充分发挥金融投资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与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的联动机制,引导相关金融机构、投资公司对科技成果潜在经济价值、市场估值、发展前景等进行商业化评价......引导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机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等各类市场主体提早介入研发活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指出要“拓展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发挥财政经费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发挥金融资金作用,吸引民间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优化科技创新类引导基金使用,推动更多具有重大价值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拓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渠道,促进基础研究与需求导向良性互动。”

 

一般来说,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不是做慈善,而是有回报诉求的。与此同时,社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未尝不可同样持有做慈善、做公益的心态。
投资成果转化,尤其是投资概念验证阶段项目,是否风险巨大?显示是的,作为“市场失效”的阶段,具备极高投资风险。
但近年来国际上科技创投领域新情况表明,如果概念验证基金具有良好的机制、优秀的管理团队,可以引导后续资本的放大倍数在40-50倍,退出回报率在3-4倍左右,各重要的是,有利于建立投资项目库,获得更多优质项目的进一步跟投机会。
但鉴于早期科技成果的转化潜力评价、验证尚缺乏完善的机制,以及少有优秀的概念验证管理团队,所以目前大部分社会资本还较少支持概念验证阶段。
 
随着相关政策引导作用以及科创投资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一局面或将得到改善。届时,社会资本投资早期成果也可建立回报模型。
从社会责任角度来看,社会资本应考虑主动衔接已完成概念验证的项目,甚至探索支持正在概念验证的项目。
投资科技成果转化,不应以“割韭菜”、“骗补贴”为目的,而是真正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角度,通过对科技成果潜在经济价值、市场估值、发展前景等进行商业化评价,遴选出要支持、要投资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社会资本也应适当做点公益。展望全球知名大学,多数配备了成果转化基金(也叫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前基金),有些基金来源于自筹,有些基金来源于社会资本投资,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基金来源于社会捐赠。笔者测算过,一笔千万级的概念验证基金,差不多可以支撑一所国内双一流大学以一定项目规模、每年循环开展早期成果概念验证工作,并通过一定机制实现自我造血(前提是建立完善的评价遴选、项目资助机制)。
社会资本可以考虑针对成果转化不同阶段的特点建立“耐心”基金。据研究,一个前沿基础研究成果,要转化应用并实现商业化价值,平均需要20-40年;而对于一个完成应用研究阶段的成果,则仍需要“十年磨一剑”,哪怕早早成立公司,也不意味着能在3-5年内获得收益。因此,投资科技成果转化,赚的是“良心钱”、赚的是“社会效益”,唯独赚不了“快钱”。社会资本应该根据这一特点,设立有别于其他基金的“耐心”资本。
社会资本投资成果转化,既可以考虑在概念验证平台的项目出口端做好对接、衔接,也可以考虑直接参与支持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既是政策导向,也是未来从事科技创投的社会资本需要关注的一种投资思路。
来源:技术转移与技术经理人(作者:关羽GUANYU),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